【中国玻璃网】目前国内大部分玻璃深加工企业使用贴膜方式镀膜玻璃的膜层,广泛使用的膜层有PE膜、PVC(词条“PVC”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膜等,它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再次使用玻璃时,需人工揭膜,该膜不能重复利用且不易降解,批量使用会造成大量的固体废物,而这对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通常使用的PE膜厚度为0.1~0.5mm。这种方法所需的材料和人力成本都较高,在钢化之前对膜的去除也较困难,如果在钢化之前的存放周期过长,PE膜与氧化物镀层发生较为牢固的结合,在去除时容易造成氧化物镀层的微观,从而影响Low-E膜层的性能,而且在钢化后出现氧化点。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方式对于本领域而言已经势在必行。
工艺简述
本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工业化便捷的同时不对造成污染的玻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为了实现此目的,本文采用一种常见的Low-E镀膜玻璃作为基板,包括玻璃基片和依次贴合在所述玻璃基片上的功能膜层,其中最外层是可溶性层。可溶性层的成分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性淀粉、硼酸(词条“硼酸”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聚乙烯醇、酯化聚乙烯醇。可溶性层是通过溶液喷涂的方式形成的,喷涂后经过烘干即可得到可溶性膜层,而可溶性溶液是通过反应釜高温配置而得。
根据喷嘴的喷涂覆盖面积数据,在距离喷嘴230mm处,风扇压力0.7bar,水压0.7bar,雾化空气压力1.5bar下,覆盖的长度为280mm。根据经验,一定比例的重叠对喷涂均匀性是必要,而且是有效的。采用错位布置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相邻的喷嘴喷雾的现场,并实现喷涂面积重叠。
可溶性膜层的去除
将制备好的(带可溶性膜层)玻璃运输到用户厂商中,使用方将此玻璃经过切片、磨边、钢化、中空处理,形成最终的中空Low-E玻璃应用于建筑中。在磨边过程中,磨边的水及磨边清洗机中的水将绝大部分的可溶性膜去除,而极少的残留也会在钢化过程中挥发殆尽。在整个过程中,可溶性膜仅仅作为一种临时性涂层,存在于大板玻璃的运输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而在产品中不体现。
本设备作为Low-E玻璃的膜面方法,取代Low-E玻璃PE贴膜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不污染。可溶性膜成膜附着力强,满足转运过程的对膜面的,不对膜层产生影响,在钢化工序之前的磨边处理过程中易于被水洗去除。本膜层为友好型水溶性涂层体系,成膜固化快,水洗易于去除,并结合流水线生产满足整板自动均匀涂覆。
总结:离线Low-E玻璃在我国出现已经接近20年,从最初的单银Low-E到最新的三银Low-E,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是目前在民用住宅中的用量微乎其微,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Low-E膜层脆弱性导致的。因此,在大面积推广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本文介绍的可溶性膜层及设备可以改善此状况,为节能玻璃的大众化提供支持。
延伸内容: